關于企業(yè)
以私募基金之名 行非法集資之實
發(fā)布日期:2016-07-13|
分享到:
瀏覽量:6977

A公司成立于2012年9月,注冊資本2000萬元,號稱主要從事私募基金代銷和互聯(lián)網(wǎng)P2P業(yè)務,共有32個經(jīng)營門店,裝修豪華,員工上千人。A公司宣稱代銷其關聯(lián)方公司的私募基金產品,通過手機短信、推介會、傳單等方式公開宣傳向社會募集資金,承諾只需20萬就可以投資,而且有15-20%的年化收益。但資金卻流向了A公司其他關聯(lián)企業(yè),并沒有真實的投資項目。

2015年11月,A公司非法集資風險爆發(fā)。目前,當?shù)毓膊块T已對其以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立案,涉案資金約21億元(其中約13億元未能兌付),涉及投資人7200余人。

案件警示:

(一)《私募投資基金監(jiān)督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規(guī)定,私募基金只能面向特定對象募集,私募投資者必須符合合格投資者標準(個人金融資產不低于300萬元或者近三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萬元),且投資單只私募基金金額不得低于100萬元。本案中A公司銷售私募產品投資金額為20萬元起,銷售對象以中、老年人居多,沒有達到合格投資者標準,不做人數(shù)限制,涉及人數(shù)眾多。

(二)《暫行辦法》規(guī)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銷售機構不得通過報刊、電視、互聯(lián)網(wǎng)等公眾傳播媒體或者講座、分析會、傳單、微信等方式向不特定對象宣傳推介私募基金。本案中A公司采取門店銀行化、員工白領化等具有欺騙性的銷售手段,結合“門店+私募基金”、“廣告+私募基金”、“傳單+私募基金”等銷售模式,將非法集資行為包裝上合法的外衣,偽裝成類銀行理財產品,極大地弱化了投資者的防備心理。

(三)《暫行辦法》規(guī)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銷售機構不得向投資者承諾投資本金不受損失或者承諾最低收益。本案中A公司以高息為誘餌,以借新還舊方式維持資金鏈,自融自用,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社交帳號登錄: 新浪 QQ